校长建议:查询中考成绩前家长应该做好这件事
6月18日,上海市中考终于落下了帷幕。在成绩出来前,一些家长选择了带孩子出去放松,而更多的家长则开始为孩子就读国际学校做起了准备。据了解,虽然中考成绩还没有出来,但是很多国际学校的招生热线却已经繁忙起来了。
如何给孩子在体制内高中和国际高中之间做出选择?今天,我们很荣幸地请来了著名国际教育专家孙苏建教授,为各位家长就这一问题作指导建议。孙教授现在是卡迪夫公学(上海)中心校长,作为一名从事国际教育十余年的资深学者,他对学生如何选择高中有着独到的看法。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孙校长是怎样分析和建议的:我读大学的时候,就盛传这样一则故事:在非洲,瞪羚每天早上醒来时,它知道自己跑得必须比最快的狮子还快,否则就会被吃掉。狮子每天早上醒来时,它知道自己必须追上跑得最慢的瞪羚,否则就会被饿死。
虽然现代社会不像动物世界那么残酷,我们不用为弱肉强食而忧虑。但是,社会竞争机制的优胜劣汰还是每天都在发生。2016年,超过50万人选择出国留学,同期有超过80%的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归国就业,归国人群每一年都在增长,而他们向来处在职场竞争的顶端。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了社会竞争的激烈程度,未雨绸缪为学生规划好了最适合他(她)个人成长及未来事业发展的路线。
确实,一份有分量的教育经历和留学经验,除了是一块好的事业敲门砖,还是未来社会竞争中的重要筹码。学校排名越高、学历水平越高,学生的前途就越光明,事业发展的道路也就越平顺。尤其在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众多知名企事业单位只考虑海归和具有国际知名度的985、211大学的毕业生。因为这些人才不仅有语言优势、更广阔的国际视野,还有国内大学生普遍缺乏的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能力,独立性的工作和生活能力。
从事国际教育十几年来,我发现,近年来家长们在学生出国这件事上,表现得越来越理性,低龄化倾向也越来越明显。正如《2016年中国留学发展报告》所显示:家庭所处城市的经济水平越高,在子女教育投资的花费也越多;父母接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安排子女接受海外教育的意愿也越强。
这些家长们为什么要选择在高中阶段甚至在初中,就将学生送去国际学校?依我观察主要原因有三个:第一,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与丰富学生的人生经历;第二,避开国内应试教育的弊端和后果;第三,提升孩子将来的职场竞争能力和事业发展能力;
宽广的国际视野,让学生赢在未来
卡迪夫公学(上海)中心举办过多次校园开放日活动,活动上很多家长向我反映,他们希望能够送自己的孩子到海外去留学,为孩子的未来发展和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一想法值得肯定,但是,有一个大前提:学生在出国留学之前,需要提前在语言和能力两方面做好过渡。如果家长和学生对这部分的准备不够充分,以后会在海外的求学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问题。我的建议是应该送学生到一所纯正的国际学校,从学习能力、思维模式、沟通交流能力等各个方面做好准备。比如我们卡迪夫公学(上海)中心。我们是英国最大规模公立学校卡迪夫公学在上海开设的直属校区,学生入学即注册学籍,核心教学力量由英国总校直接委派,拥有纯正的英式教学环境。在学制上,我们采取独特的2+1学制,学生高一、高二这两年在上海中心学习,高三阶段在英国总校学习,这样的安排能够完美地帮助学生做好语言和能力方面过渡。因为:
首先,把高三这个最关键的环节安排在英国总校,可以保证A-Level的教学质量。A-Level课程是英国的国民课程,学生高三在英国读A-Level课程,不管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能学到更多课程精髓。
其次,国内大多数A-Level课程中心无论是3年制还是4年制,整个学习过程均在国内完成。相比这种模式,卡迪夫公学(上海)中心的学生高三前往英国,可以提前一年进入纯粹的英国语言文化环境。众所周知,中国学生学习国际课程,最大的障碍就是语言。而学习语言最关键、最有效的方式则是进入语言环境。
最后,也最重要的是,英国学校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这一培养不仅表现在课堂上,还贯穿到整个校园文化中。卡迪夫公学(上海)中心的学生在英国的这一年,可以帮助他们提前完全进入英国学校的教学风格和校园文化,进一步调整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从而完成从国内到国际的全面过渡。这一优势是国内大多数A-Level课程中心远不能比的。因为,国内A-Level课程中心都是由国内的学校与机构开办和管理的,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有中国应试教育的痕迹,其校园文化也鲜能跳出原来的桎梏。
校长建议:查询中考成绩前家长应该做好这件事
条条大路通罗马,何必要挤独木桥
我们知道,中考和高考最大的优点是“统一”,最根本的问题也是“统一”,统一性有一个致命的弊端,那就是把天赋各不相同的学生改造成毫无个性的考试机器。学生们不同的天赋受到挤压,各种表现也止步于社会平均水平。而且,学生选择中考进入体制内的高中后,还要和900多万考生一起挤高考的独木桥。这900万考生中能上国内名校的有多少?在理想的统一录取情况下,100个参加高考的学生中应该有5个能上211大学。这看上去似乎还不错,但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由于户籍等一系列政策方面的原因,导致新世纪以来全国共有84万个学生被“剥夺”了入读211高校的权利。
随着国际教育的兴起与发展,升学途径呈现多样化,很多家长开始意识到,学生其实不是没有上北大、清华和复旦等名校的能力,而是选错了道路。条条大路通罗马,既然付出了同样的努力,与其跟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如选择留学这座高效宽敞的立交桥。2017年,全国高考人数为940万,有14个省市的报考人数出现了下滑,其中京津沪和江浙等地更是创下了弃考新低。相应的,出国留学人数却在节节攀升。2016年出国留学人数达到54.45万,创下了历史新高;从学历层次来看,2016年留学人员中攻读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就已经占到了7成,2017年这一比例还会上升。由此可见,高考已经不再是中学生的唯一出路了。
校长建议:查询中考成绩前家长应该做好这件事
成为国际型人才,站在竞争链顶端
学生们在未来所要面对的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在他们的时代里,处于竞争链顶端的必定是国际型的人才。最近朋友圈有一篇文章转得很火,题目是《绝不让娃和没有英文名的的孩子同读幼儿园》,虽然文章讲的是中产内部划分等级层次,出现由高到低的“教育鄙视链”的问题,却也从侧面反映出,现在的家长们迫切希望学生能够接受精英教育,拥有优质教育资源,以便在以后的事业和人生的道路上,拥有雄厚的资本去竞争和发展。
从六月份考试结束到九月份高中开学,学生的人生命运将在这两个半月的时间里奠定基础。在此,我建议各位家长慎重考虑学生中考后的去向。从未来的事业发展和人生选择出发,如果您和孩子未来的目标是拥有更高的事业平台,是实现人生的价值最大化,那就请从现在开始,规划学生接受国际教育的路径。而在国际学校的选择上,我建议家长优先选择国外高中的海外分校。因为,首先这类学校不仅能够保证学生入学后真正地拥有海外学籍,而不是一个考试号码,而且还能以其经过百年积淀而成的成熟的教学管理体系,保证教学质量;其次,学生从这类学校毕业后,能够获得海外总校颁发的毕业证书,它反映了学生高中三年的各方面表现,而不是一张只反映 “洋高考”成绩的考试证书,;最后, 学生们还可以和总校当地学生一样享受升学指导待遇,享受与本土学生一样的各种公立学校学生待遇。
总之,纯正的国际学校、真正的海外学籍、成熟的教学管理体系和权威性的升学流程,是一所成熟国际学校最基本的配置,也是衡量和选择高端国际学校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