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是理综中最简单的一门?你信吗?
化学是理综中最简单的一门?你信吗?
 
  近日,小编无意在网络上了解到这样一件是:化学是理综中最简单的一门。对此,有专家给出如下说法:
 
  1.同期比较化学难度偏低
 
  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甚至是出国留学要求的国际化学课程,如果和同时学习的其他理科课程相比较而言,难度确实要低一些,这其实是由于化学对于所有同学而言是最晚接触的一门自然学科,知识的积累厚度与学习的时长在所有科目中是最低的,自然难度也会随之下降。
 
  2.化学是典型的经验科学
 
  什么是“经验科学”呢?是指偏重于经验事实的描述和明确具体的实用性的科学,一般较少抽象的理论概括性。在研究方法上,以归纳法为主,带有较多盲目性的观测和实验。 “经验科学”与“理论科学”正好相反的。所以,我们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极少出现公式的推导,定理的归纳等内容,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实验、现象、操作的内容。原因就是化学的学科内容是建立在前人的经验基础之上的,所有的原理也都带有主观的归纳色彩。
 
  也正是由于化学充满了主观归纳的过程,在化学发展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不符合归纳原理的“反例”。这种情况很多学习化学的学生都遇到过,也让很多同学挠头,让同学们觉得化学知识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最终只能走向一个方法——死记硬背。
 
  3.化学是一个年轻的学科
 
  从18世纪开始,拉瓦锡、阿伏伽德罗与道尔顿共同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确立的化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地位。至今,化学的发展也才经历了300年的时间,而我们在中学阶段所学习的内容,是属于近代化学初期的内容,许多经典理论有其特有的局限性,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需要进行很多特例的记忆。
 
  4.现行的化学学习过程与考试特点的影响
 
  化学的学习是建立在“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的。但现在的化学课程,由于升学压力与知识浓度的提升,所以在试卷设置上会减少或简化实验观察的过程,加强考点的巩固与练习。这就使得同学会把学习的重点放在知识的本身而忽视实验归纳的过程,久而久之形成了背诵的习惯。
 
  同时,在我们的化学测验中,考察的多数为概念与结论,对于实验与过程归纳考察较少,使得同学们不用过多的去分析实验与过程,通过记忆结论就能够获得不错的成绩,这也给孩子和家长一个错误的心理暗示,认为化学只需要记忆。
 
  诚然,在化学学习的初期,不可否认需要去进行一些概念和知识的记忆与积累。但如果将记忆作为化学学习的尚方宝剑,那么你的化学学习将会“后患无穷”:
 
  1.知识越学越多,想记也记不住了
 
  在义务教育阶段,化学知识的无论在深度或广度上都比较简单,属于带领学生做一个化学的入门,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少,但随着学习的深入,进入高中必修阶段后,知识体量迅速提升,对于很多同学而言已经不能负担如此庞大的知识体系的记忆,化学学习就此陷入迷茫。如果能够理解这些化学知识背后的规律的原理,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就能够删繁就简,万法归一。
 
  2.原理性规律性加强,想理解却理解不了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化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规律性逐渐增强,如: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此时很多同学意识到此时的化学学习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理解与分析,但却碍于化学基础知识理解分析的不到位,无法正确解读现阶段的很多问题,最终只能将“理解”这个方法束之高阁。继续采用传统的记忆方法,殊不知这无疑是饮鸩止渴,大大降低了化学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
 
  3.开放探究实验,却不知如何下手
 
  实验作为化学学习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在同学们学习的过程却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已经熟记了课内各个实验的原理、操作、方法等内容,却依旧无法解决探究类的实验问题。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探究类题目考察的内容往往与课内实验没有直观联系,而且作为考察内容,在升学考试的时候也不作为考点。同学们在学习课内实验的过程中也没有掌握实验设计的原理和操作背后的目的,而只是掌握了固定实验的操作流程。在面对开放性较大的实验时,同学们们很难快速准确的选择合理的实验方法来完成实验的要求和目的,就会显得无所适从。
 
  所以,我希望大家在开始学习化学的时候就能够有意识的让自己去理解化学原理,尝试通过自己的语言去解释化学现象,自己亲手去做实验,知道容量瓶和滴定管的正确使用方法,过滤器和过滤纸有什么区别和相同之处?多思考,勤动手,这对于你们,尤其是将来有志于从事化学研究的同学们一定大有裨益。
 
  对于以上说法,你怎么看?小编倒是觉得“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也就是“难者不会,会者不难”,不管是哪一种,都要从基础知识一点点学习和记忆。中考信息网预祝各位考生能在2019年的中考中取得理想成绩!
相关内容